在细胞培养和迁移实验中,目的细胞首先应按照标准细胞培养方案在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。检测前一天,使用无血清培养基(0.2%BSA)处理细胞。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后,吸出细胞培养基并用PBS进行冲洗。接下来,加入胰蛋白酶溶液以启动细胞分离,并将细胞悬液转移至试管中,进行350×g离心5分钟。离心后,将细胞重新放入预热的细胞培养基中,并将细胞悬浮液稀释至100,000个细胞/ml的接种密度。
在准备接收板时,向每个孔中加入200μl含有或不含化学引诱剂的培养基(不同浓度的FCS从0.25%到10%)。然后,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以50μl的体积加入膜板的各个孔中。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℃、5%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。
完成培养后,从接收板各孔中吸出细胞培养基,接着向接收孔中添加150μl无血清培养基与8μM(在DMSO中稀释)钙黄绿素AM。随后,在37°C、5%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5分钟。之后,吸出膜板和接收板每个孔中的细胞培养基,并用PBS冲洗两个板的孔。接着,向接收板中添加胰蛋白酶溶液,以便膜下侧迁移的细胞开始脱离。孵育10分钟后,轻轻摇动并将180μl的胰蛋白酶细胞悬浮液转移至黑色96孔微孔板的每个孔中,使用激发波长为485nm、发射波长为520nm的读板器读取荧光。
在实验过程中,从膜板各孔中吸出培养基,使用预湿棉签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轻轻旋转,以去除膜上未迁移的细胞。之后,使用绿色通道中的荧光显微镜检测膜下侧迁移细胞的荧光信号。值得注意的是,尊龙凯时的ThinCert®96孔HTS小室因其独特的孔结构提供了高透明度,这一特点促进了活细胞观察,能够有效检测细胞形态、评估细胞融合,并提高了对污染的监测精度。
体外细胞迁移实验是研究肿瘤转移、血管生成和炎症性疾病等复杂现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,能够为科学家寻找更好的生物标志物、治疗靶点和干预药物提供可控环境。这些实验为测量细胞迁移并分析不同分子的影响,如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,或候选药物,提供了重要的数据。因此,在迁移实验中,孔径的精确选择至关重要,既需确保足够的限制性以防止细胞被动移动,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允许性以促进细胞的主动迁移。下表展示了一般膜孔径选择的建议。